top of page

布列松在中國

  • 作家相片: 賴研
    賴研
  • 2020年6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[維基百科]亨利·卡蒂爾-布雷松Henri Cartier-Bresson,又譯「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」,1908年8月22日-2004年8月3日)是法國著名的攝影家,年少時學習繪畫,1930年開始加入攝影創作,1931年廣泛遊歷各地,作品也開始在報紙、雜誌、書籍上陸續發表。偏愛黑白攝影,喜愛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標準鏡頭,反對裁剪照片與使用閃光燈,認為不應干涉現場光線,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及現代新聞攝影的創立人。他同時也是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創辦者。他的”決定性瞬間”攝影理論影響了無數後繼的攝影人。

上海金圓券擠兌 1949

這是布列松一系列中國攝影中很突出的一張,時間是1949年,背景是上海。

苦難有時過於深重,回憶太痛苦時就會產生集體的遺忘。徒勞無功的掙扎,對即將撲面而來的滔天巨浪是一句戲謔的台詞,可有可無。

瞬間記錄永恆是布列松的刻意還是只是偶然?

出發前夕,北京 1949。

這是另一張令人動容的照片,老奶奶在部隊出發前夕趕來尋找親人。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她找的是不是這位整裝待發的年輕人,還是年輕人只是善意的勸這位老人家回去了,別找了。

照片沒辦法告訴我們真相的細節,時間也無能為力,所有空隙都只好用眼淚填補。

謹以短文紀念我沒有見過的祖母,賴徐氏。她因為思念我的父親哭壞了眼睛,終至失去光明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Most Dangerous Ways To School | NEPAL |

在疫情蔓延全球的時候,在遙遠的某個幾乎被遺忘的角落,有小孩子頑強的每天跋山涉水的上學,純真可愛的簡單盼望,是否可以讓我們放下內心的仇視與焦慮,思索屬於人做為人的真正本質意義?

 
 
 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
©2020 by Mitbox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