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霜堅冰至
- 賴研
- 2019年11月1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老鳥物語 第一章
那天他說他要走了,我一時眼眶就紅了。
一起奮戰了快一千個日子,他說抱歉留下一個爛攤子。我說這個爛攤子我也有份。一起創一個英雄事業是我們曾經的夢想,一起搞砸一件或成或敗的創意也是快意江湖。
他是我在職場這麼長的日子裏見到少數始終如一的人,始終如一無關乎褒貶,但是我是這麼期待我自己紅塵行走,不為世俗所染,一如赤子能維持本來面目。我覺得他是做到了,而我並沒有。
認識他時我大約四十,他小我五六歲,極有個性的留著小鬍子,那是他的標誌也是他的祕密。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台滑板車,我們的辦公室很長,他在那頭,我在這頭,他有時就蹭著滑板一路滑過來談事情,談完又快速的蹭回去。
團隊剛剛從所謂的「技術研發中心」獨立出來,氣勢磅礡,他在原來的單位表現傑出,調過來正好彌補新單位對原來系統的經驗不足。
第一次出貨時,我還是專案經理,生產線現場人力不足,他是硬體的負責人,二話不說的就帶著他手下的所有工程師上線支援測試,自己還親自到組裝測試站盯著現場,我從他的身上學習到的是工作態度與捨我其誰的氣質。
有一次跟老闆開會,為了某一個議題,他跟老闆意見相左。如果是我,應該已經退讓了,他還是據理力爭半點不讓。
「這件事不必討論,我已經決定了。」,老闆乾綱獨斷。他收起筆電,轉頭就走,臨出門前丟下一句:「好啊,你是老闆。你說了算。」。
老闆臉色鐵青。極有風度的說:「繼續開會。」
沒多久他就被調回原單位,我失去了一位可以並肩作戰的工作夥伴,也失去了一次認識他的好機會。
十幾年後重逢卻是在美國的消費性電子展,他像孤狼般的出現在飯店的早餐吧,我從後面叫他,他轉過身,兩人都還記得彼此的名字。他依然沒變,我希望自己也是。
然後第二年又在同一個飯店碰面,同樣的展覽,這一次雙方談得深入一些,我略有猶豫,他還是保持一貫的直爽與溫暖。留下了聯絡電話,有緣再敘。
第三次碰面又是一年,那是一個春天盡頭的下午,他希望我一個人加入,我答應他考慮一下。我想想自己有一幫子跟我一路走來的弟兄,頗有前途茫茫的蒼涼之感。我當時心中的想法是絕對不能捨棄弟兄們,只考慮自己一人的榮華富貴。
這世界變化快,現實世界風雲難測,在撞上冰山之前,我把跟著我的弟兄們都送上救生艇,沉沒之前,我才熄燈一躍入海。筋疲力竭地從水裡游上岸,收拾好一身水漬,準備登上下一班船,新的碼頭在汐止。
進了之前來過幾次的汐止辦公室,幾個主要幹部找我一起開會,氣氛詭譎,眼神都迴避著我。我不在的這段時間,他們已經達成共識,有了新的想法,可以自己運作,謝謝長官栽培,還建議我跟未來的老闆談談,也許重慶更適合我云云。整個過程只有五分鐘。我不覺得特別難過,事出必有因,江湖路險,彼此都有難言之隱。人性如此這般脆弱,勿須考驗,也無須追問究竟,以免難堪。
這盤棋看似滿盤皆輸,剎那間我明白昔日烏江前,那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男子如何糾結。我不是,我只是個滿頭白髮的油膩男子。油膩男子還有一項特色是油滑,如何走完殘局已了然於胸。
撥了一個早該撥的電話,傳來的是老朋友溫暖的聲音。「我決定了,下個月報到,謝謝你給我的機會。」,看看外面,台北汐止的雨,依然跟來時一樣淅淅瀝瀝的下著。
沒有撐傘,走入雨中,心多少有點麻麻的。雨早晚會停的。後無追兵,一人一葦飄然過江,飛龍化為潛龍只是換了一張名片,我必須還是我,只是多了幾道傷疤。
創業跟戒菸一樣一點也不難,時不時都可以折騰一回。人生多半來時兩手空空,走時空空如也。
江湖猶在,劍藏入心中。
歷史人物的啟示
初六,履霜,堅冰至。
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繟然而善謀。

秋天是一個有趣的季節,經歷了春天的播種,夏日的耕耘,秋天讓人充滿了期待,也充滿了嚴冬將至的肅殺。
許多的新鮮人都是在這個季節找到第一個工作,戰戰兢兢的準備開始進入職場。有另外一群人也在這個季節感受到一種秋霜微冷的氛圍,因此準備了圍巾和冬衣。
產品創新的過程,猶如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,在非常遙遠的盡頭有似有若無的光,專業經理人憑著某種天生的直覺與過去化險為夷的經驗,鼓舞著團隊繼續前行。這時候不禁開始佩服曹操的望梅指渴招數。 世說新語·假譎
魏武行役,失汲道,軍皆渴。乃令曰:「前有大梅林,饒子、甘酸,可以解渴」。士卒聞之,口皆出水。乘此得及前源。
做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,對於未來的美麗願景必須要有想像力,能催眠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催眠別人。只是別忘了催眠只能是暫時的,終究必須面對現實。
阮籍說,「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」,想想自己,也不無愧色。
這麼多年來,總會在某些艱苦的時刻想著自己是否過得了這一關?相信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,卻也確定僥倖的成功不會長久,這一路跌跌撞撞,總算還在江湖載沉載浮,除了運氣之外,找不到更好的解釋。
但是顯然不是所有的專業經理人都是靠運氣。
范蠡 (春秋, 西元前 518年 至西元前448年)
范蠡跟著越王勾踐到吳國當人質,軟禁了十年,獲釋回越國後又努力了十年,因而有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一說。滅吳王夫差之後,范蠡就當機立斷走為上策,據說帶著西施姐姐泛舟而去,到底他看到了什麼危險?
他從齊國給好朋友文種大夫送了封信:「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」
諸君當然可以質疑司馬遷先生怎麽知道得一清二楚,不過現在宮廷劇也都這麼演的。有另外一些野史是這麼說的,大意是慶功宴時群臣開心的大口喝酒,大口吃肉的時候,勾踐皺了皺眉,范先生在旁邊看得一清二楚。
專業經理人真命苦啊!事實就是如此。
察言觀色是專業經理人的基本功,范蠡先生既是神人等級,功力當然不是一般。看看司馬遷怎麼形容他的,
史記。貨殖列傳。 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,諸侯四通,貨物所交易也,乃治產積居,與時逐而不責於人。故善治生者,能擇人而任時。
與時逐而不責於人,能擇人而任時,筆者認為這是貨殖列傳送給范蠡先生的桂冠。大家都知道太史公司馬遷遭遇到的不幸,他能這麼評價范蠡,你就知道他的心中怎麼評價漢武帝之流。
人物專訪 Q&A(陶朱公)
Q: 請問陶大師對目前 Youtuber 有什麼看法?
A: 曇花一現。
Q: 陶大師對馬雲離開阿里巴巴有什麼建議?
A: 馬同學可以考慮到月球重起爐灶。
Q: 陶大師認為年輕人創業的條件為何?
A: 錢。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。
屈原 (戰國時期,西元前353年 至西元前278年)
隔了一百年後,屈原先生橫空出世。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他跳江是一時衝動,看官仔細讀讀他編輯的九歌,就知道這哥兒們其實是戰國時期的方文山。二三十歲就在楚國搞白色力量,是戰國時代有名的憤青,不受楚王重用,流放到漢北,寫了離騷,好不容易楚懷王回心轉意決心抗秦,任屈原為三閭大夫,派屈原去齊國討論如何合作對抗秦國,可惜大勢已去。
他撐到秦國攻下郢都,六十五歲高齡抱石投汨羅江。悲壯則悲壯矣,其實無濟於事。

離騷。 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 我們來看看司馬遷怎麼評價屈原?
史記。屈原賈生列傳。
屈原至於江濱,被髮行吟澤畔。顏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
漁父見而問之曰:「子非三閭大夫歟?何故而至此?」
屈原曰:「舉世混濁而我獨清,衆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」
漁父曰:「夫聖人者,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。舉世混濁,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?衆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?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爲?」
屈原曰:「吾聞之,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,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!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,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!」
司馬遷借漁父之口,說出了他的觀點。夫聖人者,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。 秋天來了,冬天還會遠嗎?加件衣服吧!也許沒那麼瀟灑,但是還有明年的春天啊!重點是要活過今年的冬天。 老子道德經 希言自然。 故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 孰爲此者?天地。 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
專業經理人既要有履霜堅冰至的直覺,也要有驟雨不終日的堪忍之心。
最近聽了一個精彩的演講,演講者說了一個土耳其的諺語,大意是如果發現這條路走錯了,無論已經走了多遠,都要立刻回頭。
在中國大陸行走江湖,不要只相信百度地圖,高德其實也不錯。但是在台北,你還是參考谷歌吧!
人物專訪 Q&A(屈原)
Q: 請問屈大師為何選擇汨羅江為最後向人間告別的地方?
A: 余本屬意洞庭,然洞庭路途太遠,且汨羅亦通洞庭,何必捨近求遠。
Q: 如果可以再選擇,屈大師一樣會投江嗎?
A: 投江是環保行為,余一心嚮往之。
Q: 請大師給中年失業者一些建議。
A: 失業即是創業的良好契機。然中年創業亦是由小康到赤貧捷徑,宜三思。余所著「離騷」可參考之。
Comments